tombradybreakingnews
主要理论。
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PPP)是一种经济理论,即两个国家之间的价格水平在汇率调整后应彼此相等。
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一价定律,即同样的商品在全世界的成本应该是一样的。
根据该理论,如果汇率调整后,两个国家对同一产品的价格相差较大,就会产生套利机会,因为可以从销售该产品的国家以最低价格获得该产品。
相对版的购买力平价如下。
其中'e'代表汇率变化率'π1'和'π2'分别代表国家1和国家2的通货膨胀率。
OPEC+同意5-7月份逐步增加石油产量,沙特将分阶段撤回额外减产,面对外部和内部的增产压力,OPEC+同意在5-7月份逐步增加石油产量。
根据哈萨克斯坦能源部的声明,OPEC+在不到一个月内第二次做出了出乎市场意料的决定,成员国们决定在5-7月份将原油日产量提高逾100万桶;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23个成员国同意5月增产35万桶/日,6月再增加35万桶/日,7月份增产45万桶/日。
此外,沙特还将分阶段撤回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
该国能源大臣会后告诉记者,5月份沙特将增产25万桶/日,6月份增产35万桶/日,7月份增产40万桶/日。
对美元的看跌情绪在短暂回落后正在上升。
根据媒体计算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周五公布的数据,美元净空头仓位本周升至3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一表示,美国经济正在好转,但“尚未走出困境”。
美元与美债收益率的疲软给黄金多头注入更大的信心。
【纽约联储主席称当前数据要使美联储改变政策还“远远不够”】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表示,“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和状况要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改变其货币政策立场还远远不够。
”他周一在为线上演讲准备好的讲话中称,“尽管我对经济现在朝着正确的方向感到乐观,但要实现强劲和全面的经济复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化” 《21世纪》: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抬升的背景之下,一些新兴国家已经开始加息。
比如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央行均已宣布加息,其中巴西率先在短短50天之内进行两次大幅加息,这些国家抢先加息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央行大放水的时代即将终结? 明明:我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全球疫情后修复,特别是以美欧为主的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地恢复正轨,那么全球大放水,至少放水的程度或者放水的速度,有可能很难再继续增加。
美联储的QE政策,每个月购买800亿的国债和400亿的MBS(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目前还是持续的,但首先不会进一步增加购债规模。
而且市场的预期比较担心在今年晚些时候,甚至在明年年初,购债计划有可能会缩减。
如果预期兑现的话,那么意味着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央行,至少放水的速度是在下降。
不是说不放水,不是说不扩表,但是至少放水的速度是在下降的。
所以我自己更倾向于形容就是全球的货币政策回归一个正常化,就是正常的宽松,而不是极度宽松。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巴西、俄罗斯、土耳其这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都有一些特点——外债规模比较高,经常项目长期赤字,那么这些国家本身的宏观经济结构就不稳定,就有高通胀的压力。
一旦叠加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它就会面临比较大的资本外流的压力。
那么,这个时候这些国家的央行就不得不被动地进行加息。
他们跟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能还是有些区别的,主要他们还是受到本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下半年主要经济体增长仍在回升过程 《21世纪》:你如何展望今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 明明: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其实今年IMF和世界银行对于今年全球宏观经济的预估还是比较乐观的。
首先,全球疫情终将过去,主要国家的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当然最近新兴市场国家的疫情有些扰动,但是我想随着一系列的措施的采取,总体来说还是会得到控制,而且确实全球疫苗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基于今年的疫情得到控制的这个假设背景之下,我相信今年下半年全球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然是在回升的过程当中。
当然制约全球经济的一些中长期矛盾,如老龄化的问题、收入格局的问题、全球产业链的问题,我认为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有可能在这种疫情快速恢复之后,也许在明年甚至后年的某一个时点,经济可能又会重新回到过去的一个状况,有可能经济的增长的动能又会面临不足的问题。
我觉得宏观经济可能还是要分成不同的周期来看,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包括明年年初的一段时间,我相信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大的方向不会改变。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制约全球经济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还是亟待解决,只有全球各国政府更快地、更好地进行合作,共同地去解决和面对这些问题,比如去解决全球产业链的问题、解决全球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问题、解决全球地缘政治问题,如何更好地合作解决贸易争端的问题。
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相信全球经济可能才能迎来更长期和更大的增长。
本文链接:http://www.jituiyun.com/whtz/3464.html
已有0条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