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nnectstory
软文推广法。
写文章,或者引用好文章,里面巧妙地加入自己的网址。
一篇好的软文,发到合适的地方,就可以等着流量来吧。
关注一些品种的操作是否有利可图。
这类个股就是那种累计涨幅巨大或者在反弹过程中涨幅较大的个股。
有些品种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出现了大幅下跌。
反弹之后,一些持有仓位的投资者认为,如果不立即抛出,就不会有什么风险。
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对于不同品种,我们一定要从整体上看,不能只看某段时间的表现。
有的品种累计涨幅较大,下跌后又出现反弹。
如果不及时上市,是有风险的。
这些品种从高位开始下跌后出现了反弹,但反弹后的跌幅还是很大的。
如果这类品种的短线缺口有利可图,就去。
不要爱上某些在市场横盘整理时涨幅较大的品种。
对于那些之前没有大幅上涨,但跌幅较低但质量不差的品种,在价格反弹后没有及时抛出,风险不是很大。
.中国的通胀风险更多是结构性的,同时全球所谓的通胀风险,其实是美国的通胀而非中国 当前中国的通胀更多只是结构性的,PPI确实因为上游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而出现超预期的上升,3月中美两国PPI都超预期。
但相比于美国CPI也在同步攀升而言,中国CPI则比较稳定。
我们此前多次分析过,今年中国和美国CPI会呈现背离走势,因为支撑美国CPI高企的两个因素,货币超发和货币周转提速,并不适用于中国。
由于中国这次M2和社融增速相比于次贷危机,升高幅度较为有限,且升幅大幅低于美国,意味着中国的货币超发并不严重,面临的通胀压力也低于美国。
3月份中国的CPI只有0.4%,虽然有一部分是石油等工业品价格同比回升带来的,但食品价格随着猪肉价格的回落,同比已经转负,而且核心CPI也只有0.3%),依然是历史上非常低的水平。
PPI和CPI的裂口回升到历史高位,意味着通胀是结构性的,上游行业比较明显,但下游行业不明显。
历史上来看,这种结构分化的通胀,最终是下游需求减弱拉低上游价格,而不是上游价格传导到下游通胀。
比如,前两次PPI和CPI剪刀差上升到6%附近之后,两者差额会开始缩小,PPI也会随之回落。
如果CPI保持低位,只有PPI同比升高,货币政策也不会针对结构性的通胀来收紧整体流动性。
即便是要收紧流动性控通胀,从根源上讲,应该控的是美国的流动性,而非中国。
随着美国第二轮财政刺激资金陆续落地,美元流动性进一步释放,对应我们也看到4月美债利率回落、美元回落、股市和商品等风险资产再度走强。
所以想要控制住通胀风险的抬升,更多还是在于美国紧不紧,而非中国紧不紧。
如果问题的根源不在中国,即便是中国央行收紧了货币政策,也未必能治本。
那么美联储会不会提前收紧货币政策?我们认为概率不低,路径调整上大概率是先控量、后抬价。
随着美国经济回升加速,美国通胀已经起来,包括PPI和CPI都在加速上升。
美国3月份PPI同比超市场预期,3月份CPI也已经上升到2.6%水平。
如果从环比的角度来看,美国3月份CPI和核心CPI的环比都属于历史上单月比较高的水平(图25),显示通胀的上升不仅仅是基数效应,而是环比也开始加速上升。
目前美国疫苗接种速度是领先于大部分发达经济体的,我们预计到今年秋季,美国就有望在疫苗接种层面实现群体免疫。
按照这种速度,美国二三季度经济的回升还会加速,不仅是CPI会明显高于正常的通胀水平,即使是核心CPI也会明显高于2%的门槛。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美联储考虑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包括缩减QE规模以及未来加息节奏提前。
如果美联储政策基调从偏松向适度收紧转变,那么美国国债利率还会进一步上升,美元也会再度走强,风险偏好也会随之回落。
尤其是美股层面,一方面近期美股已再创新高,另一方面,鲍威尔最新议息会议后也曾提及,股市某些方面存在泡沫。
如果从风险偏好角度分析,今年2、3月份海外利率上行时,其实就造就了一轮风险偏好的回落,4月份以来随着美债利率回落、美元重新走弱,风险偏好重新回升,也造成了最近工业品和农产品(5.520,-0.05,-0.90%)价格的上涨,而新一轮的商品价格上涨,又再度更猛的推升了通胀预期和实际可能出来的通胀水平。
顺着这个逻辑看,5月可能重新回到2、3月的状态,暨市场再次开始担心通胀风险、担心美联储会不会提前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
4月30日,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提及现在开始讨论调整QE购买速度是适应的,其正在关注美国市场所出现的过度投资和失衡问题。
可见市场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美国一州新冠疫苗供过于求:已浪费千剂数万剂即将到期:近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卫生部门表示,该州疫苗接种人数大幅下降,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或将导致数万剂未来几周到期的疫苗被丢弃。
据美国广播公司8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俄克拉何马州42%的居民已至少接种一剂新冠疫苗,34%的居民已完全接种疫苗,这一接种数低于全美平均水平。
国际原油涨至两年高位,国内油价将迎年内第八次上调:从多家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近期国际原油处于高位窄幅上行的态势,两大原油期货指标攀升至近两年高点,布伦特首次突破70美元/桶关口。
在此之下,国内油价开启上调窗口将于6月11日24时开启,这将是本年度第八次上涨。
隆众资讯油品分析师李彦表示,上调已是大概率事件。
本轮调价过后,2021年的调价格局将变为“八涨一跌两搁浅”。
本文链接:http://www.shuxiaoye.com/whtz/691.html
已有0条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