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ego
从我开始第一笔真正的交易开始,我从来没有看过30分钟以下的图表。
刚进门的时候,有朋友自创了一个短线炒作方法,但不到一年时间,就没有超过1万美元。
这更让我相信,我不看短周期图。
噪音太大。
无论形态和走势,都不能很好的把握。
我从国外一些论坛了解到,很多朋友开发了很多交易系统,以15分钟为主要交易图。
我常常在看到15分钟的交易系统后,马上就把它扔掉。
这几天,一位从事金融行业一段时间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事实,在一家外汇经纪商,有不下几千个账户,平手的不到200个,稳定盈利的不到50个。
道氏指数/趋势我一直在想,那些一直在15分钟图上画线的朋友,是否看过股市晴雨表、道氏理论、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曾经有朋友在我的博客上评论说:/道氏理论,不仅仅是针对股市的。
移动平均线和由移动平均线得出的趋势指标,包括趋势线的画法,都是趋势理论和股市的具体表现和方法。
/可见,这位朋友居然说史氏理论和趋势理论是两码事!对于这样一个没有学习过的人,我感到非常无奈。
这也反映出很多人用道氏理论是没有用的。
从道氏理论建立到现在,每一次所谓的走势都是以日本地图为基础的。
如果我们翻看他们当时写的书,就会越来越清楚。
什么是趋势?趋势是一天内形成的吗?是在几个小时内形成的吗?早年做过期货的朋友都知道,一天之内有很多快速的涨跌,一个小时之内来回几十元,问题是,如何把握这样的行情我真希望自己是神仙,能控制价格。
但我觉得教训(李森)就这样把巴陵银行送走了。
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说假突破和真突破难分。
我一问,他说,在一小时图中,一个上升通道被突破了,十几个点后又跑回来了。
我常常一笑而过。
换句话说,我遇到了更可笑的事情。
朋友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图上面的东西。
你今天说了,然后我就看了一下/。
我一听,十分惊讶。
朋友提到,他用波浪来判断15分钟内的形态和趋势。
波浪理论的来源,或者说学习波浪理论的第一步,就是道氏理论。
为什么说是道氏理论呢?因为/道氏理论/是最早的技术分析,也是最早提出/趋势/概念的。
波浪理论就是要为这个趋势设定一个模式。
这样一来,涉及到趋势的时候,就涉及到时间,一个趋势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形成。
一些好的文章,包括很多运用波浪理论的案例,都是在日线图上奇怪的操作。
道理不难懂,但不懂就难说了。
判断15分钟内的走势,我没有发现高手能做得很好。
但有一两次,据说短期的都不好。
D-查理不是那么勤奋的人。
每天一根蜡烛我猜想,很多朋友都是懒得读书,或者不认真读书。
我也有理由怀疑,很多朋友都没有读过日本烛台图这本书。
大家都知道烛台图的起源是18世纪小日本的本间宗久发明的,也有坂田战斗的说法。
原来这个蜡烛是本间宗久用来记录大米的走势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到时候会不会把蜡烛精确到小时。
注意,当时的交易数量绝对不会是几万。
按照书上的说法,大概有1300多人,这是小波动,不会很大,或者说大波动不会很多。
而且,我相信,没有人一天画几十根蜡烛。
所以,很明显,一天一支蜡烛。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句话,因为这句话非常重要。
更准确的说,我做了几年的交易,我就是明白这个道理。
一天只有一根蜡烛。
当我们在追逐非农数据、通胀数据等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有些迷茫?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的蜡烛都应该用在日线图上。
一天只有一根蜡烛,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交易?如果说蜡烛是基于人的判断,或者更广泛的说,技术分析是基于下周四,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中金预计,美联储在这次会议上将维持鸽派基调。
美国虽然疫苗接种速度较快,但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疫情反复,对此美联储不大可能表现的过于鹰派。
中金表示,维持之前的判断:美联储可能要到7月再讨论削减宽松,并于12月开启削减宽松进程。
任何提前讨论削减QE的暗示都或是超预期的。
下周四美联储将迎来议息会议。
我们预计美联储在这次会议上将维持鸽派基调,一方面肯定就业与通胀数据的改善,另一方面强调疫情反弹带来的不确定性。
对于劳动力市场前景,鲍威尔或继续强调对劳动参与率过低的关注,以此暗示货币紧缩(尤其是加息)不会很快到来。
对于通胀前景,鲍威尔或淡化二季度CPI上行的影响,并暗示美联储能够接受通胀在一段时间内超过2%,甚至不介意通胀达到2.5%。
自上次议息会议以来,美国宏观数据普遍好于预期,给美联储带来一定压力。
美国3月零售销售较2月明显改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进一步回暖。
房地产市场保持强劲,3月新屋开工与销售都好于预期。
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4月前两周的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分别降至57.6万和54.7万人,连续两周低于60万,为去年3月以来新低。
价格方面,3月CPI同比增长2.6%,核心CPI同比增长1.6%,均高于预期。
从环比看,3月服务价格指数加速上升,说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消费在加快复苏。
但这些变化还不足以让美联储就此开启货币紧缩。
首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个月前的采访中曾表示,讨论削减宽松的前提是经济取得‘实质性进一步进展’。
我们的理解是,美联储要看到二季度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良好,才会开始讨论削减宽松。
这意味着在6月之前讨论削减QE的概率较低。
其次,过去一个月全球疫情有所加剧,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例如,印度每日新增病例数已从不到4万人,飙升至超过30万人,巴西、德国、法国的疫情也有不同程度反弹。
美国虽然疫苗接种速度较快,但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疫情反复,对此美联储不大可能表现的过于鹰派。
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美联储可能要到7月再讨论削减宽松,并于12月开启削减宽松进程。
任何提前讨论削减QE的暗示都或是超预期的。
近期市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美联储削减QE是否会令美元走强?我们认为,如果单单是削减QE,可能不会推升美元。
这是因为,从全球央行削减QE的时间表看,美联储的‘站位’并不靠前。
上周三,加拿大央行已经宣布缩减QE计划,成为首个削减宽松的主要经济体,市场预计下一个削减宽松的可能是澳大利亚或新西兰联储。
换句话说,美联储在削减QE方面是相对落后的。
如果等到美联储削减QE时,全球经济呈现出全面复苏的情形,美元还可能因为‘再通胀’逻辑而受到压制。
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
往前看,既有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也有支持人民币贬值的因素。
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今年一季度,市场对美国通胀回升、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较高,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1.78%的疫情以来高点,美元指数(90.0452,-0.0275,-0.03%)也升至93.4。
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数据总体仍较为强劲,通胀数据远超预期。
4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升4.2%,高于3.6%的市场预期,创2008年9月来新高;环比升0.8%,高于预期的0.2%,创近十年来新高。
美4月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更是达到6.2%。
以5年期通胀保护债券(TIPS)收益率衡量的通胀预期超过2.8%,创下2005年以来最高点。
若未来通胀持续超预期,联储很可能收紧货币政策,资金从新兴市场大幅回流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将面临明显贬值压力,需要警惕。
二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走强。
美国疫苗接种较为迅速,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疫情将在年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州已宣布将于近期完全解除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重新开放经济,这支持一季度以来美经济指标不断走强。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上台后,已推动国会通过了1.9万亿美元的刺激法案,近日又宣布了6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将对美国本已较为强劲的疫后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催化剂,带动美元指数走强,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带来贬值压力。
三是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供给能力恢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供给能力受损。
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实现复工复产,经济快速复苏,出口表现强劲,今年以来延续了恢复发展态势。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1-4月出口同比增速为44%,贸易顺差1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目前欧美等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度较快,正在计划解除国内禁令并重启开放。
前期一度失控的印度疫情也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数从高位回落。
未来随着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升,各国可能会先后形成有效免疫屏障,这将推动全球经济快速恢复,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对中国出口和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
四是美国资产泡沫可能破裂,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受美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疫苗接种、经济复苏等因素影响,美股疫情后表现反而亮眼,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三大股指较疫情暴发以来的低点反弹超70%以上,屡创历史新高,市盈率已远远高于历史平均中位数。
股市繁荣过分依赖宽松货币政策,明显超过经济表现,缺少坚实的经济基本面支撑。
未来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刺破资产泡沫,引发美资产价格大幅调整,刺激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资金回流美国救市,推升美元指数,拉低非美货币。
本文链接:http://www.whwjqz.com/whzs/4579.html
已有0条吐槽